摘要:装配式建筑顺应了绿色建筑发展的主题,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设计特点和施工工艺特点,给出了预制柱、梁、节点、板、板等构件施工的全过程。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介绍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是国家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点。 也是建筑业结构调整、改革推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拼装整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创造性地将预应力技术与装配式施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该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节省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构件外观质量好、耐久性好、减少现场湿作业、环保等诸多优点。 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产业政策。
1 项目概况
南京市第一中学分校建设总承包工程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武侯街以东、叶城路以南,总建筑面积68132平方米。 工程主体采用装配式预应力装配式一体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柱,水平楼板构件采用预制预应力组合梁和预制预应力组合板。 预制装配率达到41.4%。 包括预制柱844根、预制梁2775根、预制板4820块。
2 设计特点
2. 1 主、次梁连接
预制次梁使用缺口梁连接到预制主梁。 简支在边梁上的预制次梁顶部结构钢筋锚固在边梁上。 简支在中间预制主梁上的预制次梁顶部结构钢筋与支架上部连续连接。 设计,如图1~图2所示。
2. 2个梁柱节点
槽缝用于预制柱、现浇柱和预制梁的连接。 凹槽长度为550毫米,U型连接钢筋直径为16毫米和18毫米,U型钢筋直段长度为500毫米。 槽内的钢绞线在梁端弯曲90°。 预制梁端采用预留槽墙和不预留槽墙两种形式。 预留槽壁厚为40mm。 当不预留槽壁时,施工时在槽位安装模板、箍筋和U型钢,如图3所示。
2.3 微重力高位注浆
制作微重力高位注浆管,接头严密,无漏浆,管顶高于高位排气孔。 高位注浆管的孔径略小于注浆孔内径。 开始注浆前,在注浆口位置安装微重力高位注浆管,如图4所示。
3 施工技术特点
(1)预制梁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可减少构件截面和用钢量,工程造价略低于现浇结构。
(2)预制次梁与预制主梁采用缺口梁连接。 现场施工、组装简单方便,工作效率高,节省工期。
(3)连接采用沟槽节点。 该技术施工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施工质量容易保证。
(4)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施工现场模板、支撑架的安装工作量大大减少,可节省大量模板、支撑架的周转材料。
(5)预制梁的预制部分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并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并且与整体现浇混凝土梁性能基本一致。
(6)在注浆施工过程中,通过观察微重力高位注浆设施内液面的下降情况,可以快速、直观地判断注浆的密实程度。
(7)预制构件在现场组装施工,减少了传统湿式混凝土现场施工带来的环境和噪音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使现场施工更加文明,体现绿色的巨大优势建造。
4 施工技术
4.1 预制柱安装
4.1.1预制柱吊装及柱底封边
(1)在预制柱安装位置的四个角处,使用不同厚度的钢垫片来调整预制柱的标高。 预制柱初始就位时,距工作层约500mm,控制柱下落方向缓慢下落。 当预留钢筋距工作层20mm左右时,用反光镜观察预留钢筋与套筒的对中情况,确保位置准确。
(2)在预制柱的相邻两个面上各安装一个可调斜撑。 根据工作面上的控制线和边缘线,用撬棍微调立柱的水平位置; 调整斜撑上的螺杆,校正立柱的水平位置。 垂直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
(3)立柱底部边缘采用高性能座浆密封。 用铁镘刀配合直径20毫米的塑料管,将柱边缘的座浆密封至深度约10毫米~15毫米,并在柱根外侧施加压力。 做一个高度和宽度约为100毫米的倒角,以增加与地板的摩擦力。 当座浆形成强度后,即可进行注浆作业。
4.1.2预制柱灌浆
配制灌浆材料,制作灌浆材料试块,流动性检验合格后进行预制柱灌浆作业。 首先,从灌浆孔开始灌浆。 当灌浆材料呈圆筒状溢出时,用硬质橡胶塞堵住剩余的灌浆孔、灌浆孔和高位通风口。 当灌浆材料溢出时,用微重力重新填充。 稳定管后压力5s~10s,停止注浆,密封注浆孔。 观察微重力注浆设施内浆液面是否明显下降。 若下降明显,应及时补充灌浆。 如果保持稳定,则继续灌浆下一个预制柱,如图 5 所示。
4.2 预制梁安装
(1)预制构件按照专项施工方案中的吊装顺序预先编号。 吊装时,按编号顺序吊装。 先吊装预制主梁,待预制主梁吊装完毕后,再吊装预制次梁。
(2)吊装预制梁时,应保证吊索有足够的长度,保证吊索与梁的夹角不小于60°。
(3)起重机缓慢吊起预制梁。 当预制梁底边升起距地面300mm时,停止构件,检查钢丝绳、吊具及预制构件的状况。 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 确认吊具安全、构件稳定后,将构件慢慢吊起并慢慢靠近安装面,按图纸编号顺序和位置就位。
(4)当预制梁接近工作面上方300mm时,操作人员用手握住预制梁,按照位置线慢慢地将预制梁放入到位。 用撬棍微调直至位置准确,然后将预制梁平稳地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支撑架上,调整标高并暂时固定。
(5)确认预制梁就位后,待各柱周围的预制梁就位后松开挂钩,采取固定措施,如图6所示。
(6)待预制次梁基本就位后,用撬棍对预制次梁进行微调,直至就位并放平。 预制主梁端部至预制次梁两侧的安装间隙控制在30mm。
(7)预制梁吊装就位后,按设计要求在槽内或槽内相应部位安装U型钢。 安装完成后,安装节点模板。
4.3 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1)为保证U型钢位置准确,在U型钢两端各增加一根ф6钢筋作为配电杆,并在U型钢上插入塑料保护层卡环异型钢棒。 箍筋预先放置在柱节点的上端。 U型钢安装完毕后,将柱箍筋放置并固定在设计位置。
(2)浇筑混凝土前将预制梁定位; 检查槽节点U型钢的数量、规格及安装质量; 检查槽内钢绞线弯曲锚杆长度、U型钢筋弯曲锚杆长度等; 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凹槽节点清理干净并浇水润湿。
(3)模板与预制构件接缝处粘贴密封条,防止漏浆。 预制梁、柱槽缝如图7所示。
4. 4 预制板安装
(1)预制主次梁全部吊装完成,梁柱槽缝模板施工完毕后,开始预制面板吊装。
(2)吊装前再次检查并调整支架标高。 吊装就位时动作需缓慢,避免冲击力过大。 跨板吊装完成后,必须对预制板进行整体校正,以保证其平整度,如图8所示。
(3)预制板底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应控制大于5天,并至少延伸至预制梁中心线。 预制组合梁平面上预制板两端的距离宜为15mm,如图9所示。
4.5 叠合钢筋的捆扎和预埋
4.5.1 叠层钢筋施工
(1)检查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数量是否与物料清单上的材质标签相符。
(2)预制板现浇层受力钢筋在叠合板侧支撑连接处弯曲锚固至预制梁叠层部分。
(3)为了处理预制板现浇部分两侧的接缝,在紧邻预制板的表面铺设钢筋网(图10)。 网状钢筋直径为6毫米,强度等级为HPB300,短钢筋长度为600毫米。 ,间距200毫米; 网片长度可采用三根钢筋,钢筋长度可比预制复合板短200毫米。
4.5.2预埋水电管道的预制板
该项目预埋水、电管道均已进行深度设计,即不会超过叠合层的厚度。 当预埋管道上部无上层钢网时,现场沿预埋管道长度加设Φ6@200、宽600mm的钢网。
4.6 隐蔽验收及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保护层厚度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预埋件及预留管道的规格、数量、位置,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钢筋的弯曲角度、直段长度等。箍筋钩和混凝土的粗糙度。 表面质量等,并做好检验记录。 隐蔽验收合格后,进行叠加层混凝土浇筑。 节点浇注形状如图11所示。
5 结论
(1)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系统讲解了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2)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比,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减少木材用量近90%,货架材料用量减少40%。 在缩短工期近30%的同时,成本也降低了5%。 %的项目成本和显着的社会效益。
(3)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