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6月24日电(记者宋锐 刘维珍 李亚婷)太阳能光伏板、电动汽车充电桩、雨水蓄能地基……在一系列节能设计和技术的支持下,一个“ “碳小屋”的煤炭消耗需求比普通住宅低75%左右,这只是在全国会展举办的“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红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上展示的红色建筑创新成果之一。展览中心(上海)24日,在环保理念的赋能下,中国建筑业整体向“绿色”转变。
建材“变身”绿色
看不到嘈杂的施工现场,闻不到浓重的油漆味……如今,走进许多工地,漫天的煤尘不再。
在中建装饰集团旗下东方装饰展厅内,18小时拼装出一间样板房。 整个过程没有使用水、沙子等传统建筑材料。 预制装配式让卧室“无尘”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建材成本。
样板间的墙纸也“不花心”,东方装饰项目总监马文斌说,“房间里的墙纸是用糯米胶做的,原料是食用糯米,天然环保友好的。”
进博会上一座“零碳小屋”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维珍摄
中京建材集团展厅内,数米高的花岗石板材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二手钢结构回收,木纹板材排列整齐。 用手触摸就能感受到木头的质感,此造型栩栩如生。 薄板图案似乎是 3D 复制的。
中晶建材集团产品技术研究院经理张博说,“我们的薄板主要由硅钙材料组成,不需要开山采石、砍伐行道树,就可以实现石纹和木纹的装饰效果。”
板材的原材料还有什么? 张博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雾霾。 “我们收集化工装置产生的雾霾和粉尘,将其与硅、钙结合,加工成薄板,实现污染物的再利用。”
装配式建筑重构建筑形态
装配式窗板、装配式屋面板、装配式走道板……在现代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建筑中,苏杰二手钢结构展出的众多“重量级产品”颇为抢眼。
公司建筑件分公司生产计划部部长段红良介绍,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将传统施工中大量的现场作业转移制鞋方法。 工厂进行的现代工业化生产形式。 预制件运到现场后,现场工人只需进行吊装组合,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完成施工项目。
“与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形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工人们只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搭建一层,比以前的施工时间缩短了近一半。” 段洪良表示,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二手钢结构回收,企业除了可以精确控制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和进度,还可以增加木材的使用量,提高磨具的周转频率,从而减少材料浪费.
往年尘土飞扬的工地也变得更加“绿”了。 “取消了混凝土的现场搅拌,也减少了工地碱液和废渣的排放。部分废渣可以在预制产品生产阶段集中控制在鞋厂进行处理,这是更加节能环保。” 段洪良说道。
6月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期展厅,观众在中建八局展厅内检视建筑三维复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建设也有“充电宝”? 苏杰二手钢结构“小鹰”、“电小黑”两台施工联通电源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停电问题”。
公司华南大区副总经理季晓鹏表示:“两台联通电源结合充电式无尘机,可以减少现场施工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有效解决了现场施工中的污染问题。外幕墙工程、脚手架、吊篮等复杂施工条件下的用电困境。
在北京宁河区,采用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体系的“上林花园”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上海市宁河区住建委副书记郭恩介绍,该项目由314个箱体模块组成,预制率超过90%。
红色融入建筑“细胞”
智能天窗、窗帘、照明和暖通空调系统都可以在一个智能平台上进行集成和控制,优雅的不对称外墙减少了外墙的光伏面积……北京大学建筑大学牵头的建筑,第一亮相的R-CELLS未来智慧屋十分抢眼。
“‘R’代表‘可持续’,‘CELLS’借鉴了生物细胞自组织、自适应、自循环等特性。我们希望我们设计的建筑能够智能地响应环境变化,能够像细胞一样以各种方式进行繁殖。” 项目负责人、天津建筑大学院士杨伟说。
杨伟介绍,根据煤耗模拟值测算,未来50年,建筑光伏发电和建筑回收减少的碳排放量有望超过建筑碳排放量和电力过程碳排放量之和。的运行,实现建筑物的生命化。 循环负碳排放。
图为R-CELLS未来智能屋内景(6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维珍摄
在东方装饰展厅内,配备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智能窗帘控制、节水设施的样板房,通过智能控制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公司科技部总监王辉介绍:“客户可以在生活细节中调节夜间和休息模式,控制家具色温、窗帘开合,控制煤耗。”
虽然,红色的建筑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小家”上,还延伸到了很多小建筑项目的每一个“细胞”。 作为本届展会的展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本身就是红色、低碳、环保的标杆项目。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苏捷二手钢结构工程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郭继宇介绍,新馆采用88A低碳环保节能技术,外墙布满太阳能光伏电池,年发电量可达1500万度以上。 “展馆地源热泵系统借助浅层地热能为场馆供水供热,可替代22%以上的常规能源,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再利用,可达到控制率占年径流总量80%的雨水。通过优化材料、减少煤炭消耗、使用可再生能源,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1万吨。”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将红色环保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 苏杰二手钢结构党委主任、董事长王军表示,红色建筑是我国红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快速发展到改革升级,我国红色建筑已经产生了质与量并重的发展态势。 未来,建筑业将以红色建筑为载体,融合健康、低碳、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我国红色建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