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第11号——大跨度及空间结构审核要点

发布日期:2023-09-14    浏览次数:145

1. 一般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0.2.1 跨度小于120m、结构单元宽度小于300m、屋檐宽度小于40m的采用非常规方法的大跨度钢屋架建筑的抗震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论证,并进行有效加固。应采取措施。

超限大跨空间结构定义:

2015年版《特大型高层建筑工程抗震专项审查技术要点》规定,空间网架结构或索结构的跨度小于120m或屋檐宽度小于40m,钢筋混凝土薄壳跨度小于60m,整体张拉膜结构跨度小于60m,屋面结构单元厚度小于300m,屋面结构为公共空间的多种组合和混合组合大型公共建筑的结构方式、山墙造型十分复杂。 属于超限大跨空间结构,应当进行。 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钢结构节点板的类型和特点_钢结构节点板_钢结构节点板尺寸标注

钢结构节点板的类型和特点_钢结构节点板_钢结构节点板尺寸标注

10.2.3 屋面系统的结构布置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单向传力系统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体结构(桁架、拱、弦梁)之间应设置可靠的支撑,保证垂直于主体结构方向的水平洪水作用的有效传递;

2) 当桁架支撑采用下弦节点支撑时,支撑间应设置横向桁架或采取其他可靠措施,防止桁架在支撑处产生面外扭转。

2 空间传力系统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形状为方形、三支撑边一开口的结构,开口边应进行加强,以保证足够的挠度;

2)对于双向正交网格和双向弦梁,宜沿外围支撑设置封闭水平支撑;

3)单层网壳宜采用刚性连接节点。

注:单向传力体系是指平面拱、单向平面桁架、单向三维桁架、单向拉梁等结构方式; 空间力传递系统是指网格、网壳、双向三维桁架、双向拉梁、尺度支撑穹顶等结构方式。

10.2.4 当山墙墙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时,连接区域的杆件、节点应加强; 也可设置防震缝,其缝宽不宜大于150mm。

10.2.5 屋顶围护系统、吊顶、悬挂物等非结构预制构件应与结构可靠连接。

钢结构节点板_钢结构节点板尺寸标注_钢结构节点板的类型和特点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1.0.4 双层网壳结构不宜配备悬挂式叉车。 网架和单层网壳结构直接承受工作级别A3及以上悬挂叉车的载荷。 当挠度变化循环次数小于或等于5×104次时,应进行疲劳估算,其许用应力幅和结构应通过专门试验确定。

3.2.2 对于平面形状为方形、三边支撑一侧有开口的网格,开口侧必须有足够的挠度,以形成完整的边桁架。 当挠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降低网格高度、增加网格层数等方法进行强化。

3.2.5 网格的网格高度和网格规格应根据跨度尺寸、荷载条件、柱网格规格、支撑条件、网格方式、结构要求和建筑功能确定。 网格的高跨比可为1/10~1/18。 网格短跨内的网格数量不宜大于5个。确定网格规格时,相邻构件之间的倾斜角度应小于45°,且不宜大于30°。

3.2.6 网格可采用上弦或下弦支撑。 当采用下弦杆支撑时,应在支撑侧面形成侧桁架。

3.2.7 当采用双向正交网格时,宜沿网格周边设置封闭水平支撑。

3.3.5 网壳的支撑结构应能可靠地传递竖向反力,同时应满足不同网壳结构方式所必需的边缘约束条件; 边缘约束预制构件应满足挠度要求,并应与网壳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算。 。 各类网壳相应的支撑约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球面网壳的支撑点应保证对水平位移的约束;

2 圆筒网壳沿两横向边支撑时,支撑点应保证对横向水平位移的约束;

3 双曲抛物线网壳宜通过边缘预制构件将荷载传递至上部结构;

4 椭圆抛物线网壳和四片组合双曲抛物线网壳沿周边采用边缘预制构件支撑。

3.4.4 当三维桁架支撑在下弦节点上时,整个桁架应具有可靠的防横摇系统。 对于弧形三维桁架,应考虑支撑水平位移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钢结构节点板_钢结构节点板的类型和特点_钢结构节点板尺寸标注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 257-2012

3.2.4 索结构外墙设计时,应采取防止外墙被风掀起的措施。 对于吸风力很强的部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外墙与电缆的连接结构或加强山墙部分外墙的自重。

4.1.3 拉索两端锚杆的结构应根据建筑物形状、索体类型、拉索受力、施工安装、索力调整、拉索更换等多种因素确定。

4.1.4 对于室外长电缆,应考虑风雨振动的影响,并安装适当的减振、阻尼装置。

4.3.9 锚杆及其组件的极限承载力不应大于索体的最小破断拉力。 钢拉杆接头的极限承载力不应高于杆体的最小破断拉力。

2. 计算点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0.2.7 屋盖结构抗震分​​析估算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合理确定估算模型,屋盖与主要支撑部位的连接假设应与结构相一致。

2 计算模型应考虑山墙结构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

3 单向力传递系统支撑的预制构件的洪水效应应根据山墙结构的整体模型进行估算。

4、弦梁尺度分支穹顶洪水影响估算模型应考虑几何挠度的影响。

10.2.8 屋盖钢结构与上部支撑结构共同分析时,阻尼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上部支撑结构为钢结构或钢箱梁直接支撑于地面时,阻尼比可取0.02。

2 上部支撑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阻尼比可取0.025~0.035。

10.2.9 屋盖结构水平洪水影响的估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双向力传递系统,可分别估算主体结构方向和垂直于主体结构方向的水平洪水效应。

2 对于空间力传递系统,应至少采用两个主轴同时估计水平洪水效应; 对于具有两个以上主轴线或质量和刚度显着不对称的山墙结构,应减小水平洪水效应的估计方向。

10.2.12 大跨钢箱梁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与频繁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下的组合应力值不应超过表10.2.12的限值。

表10.2.12 大跨钢箱梁结构刚度限值

结构体系

屋盖结构(短跨l1)

悬臂结构(悬臂跨度l2)

平面桁架、三维桁架、网格、拉梁

l1/250

l2/125

拱形、单层网壳

l1/400

——

双层格子壳和弦穹顶

l1/300

l2/150

3、预应力结构中的缆索在频繁的洪水作用下不应松弛。

注:对于空间力传递系统,关键杆件是指与支撑相邻的杆件,即:相邻支撑2个区域(网格)内的弦杆和腹杆; 弦杆和腹杆位于相邻支撑跨度的 1/10 范围内。 罗德,选择两者中范围较小的一个。 对于双向力传递系统,关键构件是指直接邻近支撑件的弦杆和纵梁。 关键节点是与关键成员连接的节点。

《空间网架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3.5.1 空间网架结构在恒载、活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值不应超过表3.5.1的许用应力值。

表3.5.1 空间网格结构许用应力值

结构体系

屋盖结构(短跨l1)

楼板结构(短跨l1)

悬臂结构(悬臂跨度l2)

网格

l1/250

1/300

l2/125

单层格壳

l1/400

——

l2/200

双层网壳、三维桁架

l1/250

——

l2/125

注:设有悬挂起重设备的山墙结构,其最大应力值不应小于结构跨度的1/400。

3.5.2 网架、三维桁架可预先起拱,起拱值可不小于短跨度的1/300。 当仅要求改善外观时钢结构节点板,最大应力可为恒载和活载标准值下的应力乘以起拱值。

4.1.1 空间网架结构应估算重力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以及洪水、温度变化、承载沉降和施工安装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根据具体情况。 。 根据弹性理论可以估算空间网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估计应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4.1.3 单个球形网壳和圆锥形网壳的风荷载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确定; 对于多个相连的球形网壳、圆锥形网壳,以及各种复杂形状的空间网架结构,当跨度较大时,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项研究确定风体系数。 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小于0.25s的空间网架结构,应进行风振估算。

4.1.4 分析网架结构和单层网壳结构时,可假设节点为铰接,杆件仅承受轴向力; 分析三维管桁架时,当杆的节间宽度与截面高度(或半径)之比不大于12(主管)和24(支管)时,也可以假设节点是铰接的; 分析双层网壳时,应假设节点为刚性连接,杆件不仅承受轴向力,还承受剪力和扭矩。 、剪切力等

4.1.5 空间网架结构的外荷载可根据静力等效原理将节点所辖区域的荷载集中到节点上。 当杆件有局部载荷作用时,还应考虑局部弯曲内力的影响。

4.1.6 分析空间网架结构时,应考虑下部空间网架结构与上部支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空间网架结构的协同分析可以利用上部支撑结构的等效挠度和等效质量作为下部空间网架结构分析的条件; 还可将下部空间网架结构的等效挠度和等效质量换算为上部支撑。 结构分析的条件; 上下结构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4.1.7 空间网架结构分析时,应根据结构方法、支撑节点的位置、数量和构造以及支撑结构的挠度确定合理的边界约束。 支撑节点的边界约束。 对于网架、双层网壳和三维桁架,应根据实际结构采用可进行两个方向横向移动或一个方向不侧移的铰接支撑或弹性支撑; 对于双层格壳,可采用固定铰支座、刚性支座或弹性支座。

4.1.8 当空间网架结构施工安装阶段的支撑条件与使用阶段的支撑条件不一致时,应区分不同的支撑条件,分析估算施工过程中相应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内力。以及安装阶段和使用阶段。

4.2.5 分析预应力空间网架结构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简支视为初始内力或外力,然后按有限元法进行分析。 对拉索应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并按简支应用程序对简支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

4.2.6 斜拉索(或钢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支,以保证斜拉索在风荷载和余震作用下受拉。 必要时可以设置稳定缆绳以加固它们。

4.3.2 网壳的稳定性可根据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方法(即整个荷载-位移过程的分析)进行估计。 分析时,可以假设材料是弹性的,也可以考虑材料的弹塑性。 对于小型、复杂的网壳结构,应采用考虑材料弹塑性特性的全过程分析方法。

4.3.3 球面网壳可按全跨均布荷载进行全过程分析。 圆柱网壳和椭圆抛物线网壳除考虑全跨均布荷载外,还应考虑半跨活荷载分布。 在分析网壳的全过程时,应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即初始表面形状的安装误差)的影响。 初始几何缺陷的分布可以基于结构的最低阶屈曲模态,缺陷的最大估计值可以基于网壳的跨度。 1/300 值。

4.3.4 通过对网壳结构全过程分析得到的第一临界点荷载值,可作为网壳稳定极限承载力。 网壳稳定许用承载力(以荷载为标准值)应等于网壳稳定极限承载力乘以安全系数K。按弹塑性过程分析时,安全系数K可取2.0; 按弹性过程分析,为双层球面网壳、圆柱网壳、椭圆抛物面网壳时,安全系数K可取4.2。

4.4.3 单维洪水作用下,估算频繁洪水对空间网格结构的影响时,可采用模态分解反应谱法; 对于复杂或重要的大跨度结构,应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补充估算。

4.4.8 采用模态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空间网架结构的洪水效应时,网架结构应至少取前10~15种振型,且应至少取前25~30种振型。为网格壳结构。 , 用于效果组合; 对于复杂或重要的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需要采取更多的振动形状进行效果组合。

4.4.9 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支撑系统对空间网架结构受力的影响。 此时,宜将空间网架结构与支撑系统一起考虑,并基于整体分析模型进行估算; 支撑系统也可以简化为空间网架结构的弹性支撑,并根据弹性支撑模型进行估计。

4.4.11 对于结构复杂或跨度较大的空间网架结构,宜进行多维洪水影响分析。 在估算多维洪水效应时,可采用多维随机振动分析法、多维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 257-2012

5.1.1 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简支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构件系数宜取1.0;简支对结构不利时,预应力构件系数宜取1.2。 对于正常的服务极限状态,应取1.0。

5.1.4 估算索结构时,应考虑与支撑结构的相互作用,并应采用包含支撑结构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

5.2.4 初始简支状态分析中的简支施工工艺应按实际简支施工工艺进行。

5.3.2 索结构外墙设计时,应考虑雪荷载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不利影响。 形状复杂的索结构外墙积雪分布系数应通过专门研究确定。

5.4.1 索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静态和动态影响。

5.4.2 分析索结构的风静力效应时,对于形状复杂且无相关数据参考的索结构,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其承载风体系数。

5.4.3 对于形状较为简单的中小跨度索结构,风振系数可取:单根索1.2~1.5; 索网1.5~1.8; 双层电缆系统1.6~1.9; 横向加劲索系统1.3~1.5; 其他类型电缆结构1.5~2.0; 其中,跨度较大、自振频率较低的结构取较大值。

5.4.4 对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索结构,宜通过风振响应分析确定风动力效应:

1 跨度小于25m的平面索网结构或跨度小于60m的其他类型索结构;

2 索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小于1.0s;

3.结构复杂而重要。

5.4.5 对于墙体或外墙上有开口的非封闭电缆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结构内压与外风荷载的叠加效应。

5.5.4 分析强震影响时,估计模型中仅含索单元的结构减振比宜为0.01; 由拉索单元和其他预制构件单元组成的结构体系的减振比应进行调整。

5.5.5 索结构抗震分​​析时,宜采用包括支撑结构在内的整体模型进行估算; 支撑结构也可以简化为索结构的弹性支撑钢结构节点板,并根据弹性支撑模型进行估算。 支撑结构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验算。

三、组织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10.2.14 屋面钢筋挠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10.2.14 钢构件挠度限值

会员类型

被拉

在压力之下

弯曲

弯曲

普通棒

250

180

150

250

主要成员

200

150 (120)

150 (120)

200

注:1括号内数值为8/9度;

2表格数据不适用于电缆等柔性预制构件。

10.2.15 预制屋面构件节点的抗震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各构件采用节点板连接时,节点板的长度不应大于连接构件最大壁厚的1.2倍。

2 采用相交节点时,内力较大方向的构件宜直通连接。 直通构件的壁厚不应大于与其焊接的构件的壁厚。

3 采用点焊球接头时,球的壁厚不应大于被连杆最大壁厚的1.3倍。

4 杆件应在节点中心相交。

10.2.16 支座的抗震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足够的硬度和挠度,不应在构件及其他节点受荷载之前损坏,也不应形成不可忽视的变形。 支撑节点构造方法应传力可靠、连接简单、与估计假设相符。

2 对于水平滑动支座,应保证罕见洪水时山墙墙不滑出支座面,并应采取限位措施。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5.1.1 空间网架结构的杆件可采用普通工字钢或薄壁工字钢。 管材宜采用高频焊管或无缝钢管,有条件时宜采用薄壁管材。 棒材的横截面应根据硬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进行估算和确定。

5.1.2 确定双层网壳平面外构件挠度时,构件的估算宽度为几何宽度的1.6倍。

5.1.3 杆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5.1.3规定的值:

表5.1.3 构件的允许挠度[l]

结构体系

酒吧类型

杆受拉

杆受压

杆的压缩和弯曲

杆材的拉伸和拉伸弯曲

网架双层网壳立体桁架

普通棒

300

180

靠近支撑的杆

250

直接承受动载荷的杆

250

单层格壳

普通棒

150

250

5.1.4 杆件截面的最小规格应根据结构的跨度和网格尺寸确定。 普通型钢截面不宜大于L50×3,钢管不宜大于Φ48×3。 对于大、中跨空间网架结构,钢管不宜大于Φ60×3.5。

5.1.5 空间网架结构中杆件的分布应保证挠度的连续性。 相邻弦杆受力方向截面积之比不应超过1.8倍。 拐点处多点支撑网架结构截面面积之比 上下弦截面应根据结构要求进行加固。

5.1.6 对于低挠度、小尺寸的受拉构件,其净宽度应根据受压构件进行控制。

5.1.7 设计杆件和接头的结构时,应考虑便于检查、清理和涂装,避免出现有利于冷空气或污物积聚的死角和沟槽,钢管端部应密封。

5.2.1 两个半球钎焊而成的空心球根据受力大小可采用无肋空心球或带肋空心球。 空心球的钢材应采用Q235B钢或Q345B或Q345C钢。

5.2.5 焊接空心球的设计及铁管杆与空心球的连接应符合下列结构要求:

1、网格和单层网格壳的空心球直径与壁厚之比宜为25~45; 单层格壳的空心球的直径与壁厚之比应为20~35。 空心球的直径与主铁管的内径之比应为2.4至3.0; 空心球的壁厚与主铁管的壁厚之比应为1.5~2.0; 空心球的壁厚不应大于4mm。

2 无肋空心球和带肋空心球的成型对接点焊。 带肋空心球的法兰可以是平台,也可以是法兰。 当采用纵梁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mm。

3、钢管杆与空心球连接。 钢管应进行坡口处理。 铁管与空心球之间应留一定间隙并焊透,以达到熔池与铁管强度相同。 否则,熔池应该是有角的。 估计。 钢管端部可加套管和空心球钎焊。 套管的壁厚不应大于3mm,长度可为30mm~50mm。

4 角焊缝熔池焊脚规格hf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钢管壁厚tc≤4mm时,1.5tc≤hf≤tc; 2)当tc>4mm时,1.2tc≥hf>tc。

5.2.6 确定空心球直径时,球面上相邻杆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0mm。

5.2.7 当空心球半径过大且连杆较多时,为减小空心球节点半径,允许部分桥台与主梁相交或与弦杆挠度,但应满足下列结构要求:

1 所有相交构件的轴线必须通过球的中心线;

2、相交的两杆中,截面积较大的杆必须整体焊接到球上(两杆截面积相等时取拉杆),并开槽另一根杆件与相交杆件焊接,但应保证有3/4截面与球体焊接,并设有加强板;

3、应力大的杆件可加支撑板。

5.2.8 当空心球直径小于300mm,杆件内力较大,需要增加承载能力时,可在球上加加强筋; 当空心球直径小于或等于500mm时,球上应加筋。 筋必须位于轴向力最大的构件的轴向平面内,其长度不应大于球壁的长度。

5.3.2 制造螺栓球接头的钢球、高强度螺栓、套筒、紧固螺母、密封板、锥头的制造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技术条件的要求。

5.3.3 钢球的半径应保证相邻螺母在球内不发生碰撞,并应满足套筒接触面的要求。

5.3.4 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应根据尺寸选择。 对于M12~M36的高强度螺栓,硬度等级宜为10.9级; 对于M39~M64的高强度螺栓,硬度等级应为9.8级。 。 高强螺栓的半径应根据杆体的内力来确定。

5.3.7 杆端部应采用锥头或密封板连接。 连接熔池的承载能力不应高于连接铁管的承载能力。 焊缝顶部长度根据连接钢管的壁厚可采用2mm~5mm。 锥头任意截面的承载能力不应高于连接铁管的承载能力。 封板的长度应根据实际受力估算。 锥头封板和底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5.3.7中的数值(表略)。 锥头底板直径应比套筒外接圆半径大1mm~2mm,锥头底板平台半径应比螺钉头半径大2mm 。 锥头之间的角度应大于40°。

5.5.3 铸钢节点材料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硬度等热性能以及碳、硅、锰、硫等化学成分的浓度磷要保证。 焊接结构铸造节点材料还应具有碳当量合格保证。

5.5.5 铸钢节点设计时,应采用有限元法对实际荷载工况进行估算和分析,并根据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确定极限承载力。 当铸造节点承受多种荷载工况且其控制条件不能明显确定时,应单独估算确定其最小极限承载力。 极限承载力值不应大于最大内力设计值的3.0倍。

5.5.6 铸钢节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试验或破坏试验。 验证试验时,试验载荷不应大于最大内力设计值的1.3倍; 破坏性试验时,试验载荷不应大于最大内力设计值的2.0倍。

5.6.2 销式接头应保证销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销板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使用时应保证杆与销板的旋转方向一致。 。

5.7.1 组合网架及组合网壳结构的上弦节点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证钢筋混凝土带肋平板能与组合网架、组合网壳的钢梁、下弦杆共同工作;

2 腹杆轴线与翼缘为上弦的有效截面中心轴线宜在节点处交于一点;

3 支撑钢筋混凝土翼缘的节点板应能有效传递水平弯矩。

5.7.3 组合网架和组合网壳结构的节点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带翼缘的钢筋混凝土板肋顶部预埋件的厚板宜与十字节点板的盖板(或球节、垫圈环上的矩形厚板)焊接。 必要时盖板(或矩形厚板)顶部钎焊U型短钢筋,接缝处浇注细石混凝土,形成水平盖板的剪键;

2 后浇板接缝处宜设置全长钢筋;

3、当节点承受负弯矩时,应安装上盖板,并与板肋底部嵌入的厚板钎焊;

4 当组合网格用于楼板上时,板面应采用筏板后浇筑的细石混凝土面层;

5 当组合网架与组合壳体不构成整体时,钢筋混凝土上弦板不应施加不均匀的集中荷载。

5.8.1 预应力索可以采用钢绞线、绞合平行钢丝索或钢拉杆。 相应的拉索方式和端节点锚固可以有以下形式:

1 钢绞线,缆体应采用带保护涂层的钢绞线,加保护套管。 固定端可采用挤压锚栓,受拉端可采用夹式锚栓。 锚板应有外部螺钉以微调缆索力。

2.绞合平行钢丝电缆。 索体应绞成平行钢丝束,并加保护层。 当钢丝绳半径较小时,可采用卷边形式锚固。 当钢丝绳半径小于30mm时,宜采用铸锚形式锚固。 锚固节点可以配备外部螺钉或者可以使用耳板销接头。

5.9.1 网架结构的支撑节点必须有足够的硬度和挠度。 在荷载作用下,不应先于构件和其他节点损坏,也不应形成不可忽略的变形。 支撑节点构造方法应传力可靠、连接简单,并应符合估算假设。

5.9.7 刚性连接支撑节点的竖向支撑板长度应比点焊空心球节点的球壁厚度厚不大于2mm,球的插入深度应小于2/3。球直径。

5.9.9 支撑节点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竖向支撑板中心线应与竖向反力线一致,与支撑节点连接的拉杆应在节点中心汇聚;

2 支座球节顶部至支座底板的距离应满足支座斜腹板不与立柱或边梁碰撞的要求。

3 支架的垂直支撑板应保证其自由边不横向弯曲,其长度不应大于10mm; 对于拉支撑节点,支撑件垂直支撑板与连接熔池的最小截面积应满足硬度要求;

4、支撑节点底板的净面积应满足支撑结构材料的局部受压要求,其长度应满足底板在支撑垂直反力作用下的抗弯要求,不应大于12毫米;

5 支撑节点底板锚固孔直径应至少比预埋件半径大10mm,并应考虑适应支撑节点水平位移的要求;

6、按结构要求设置支撑节点预埋件时,半径可为20mm~25mm,数量可为2~4个。拉力支撑预埋件应估算确定,锚栓周向宽度不应大于预埋件的25倍。 应设置工件半径,并提供双螺杆;

7、当支架底板与基础面的摩擦力大于支架顶部的水平反力时,应设置剪力键,不得借助预埋件传递弯矩。部分;

8、轴承节点立式支撑板与螺栓球节点钎焊时,螺栓球应预热至150℃~200℃,用小半径焊丝分层对称焊接,并应进行绝缘和焊接。轻轻冷却。

《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

6.1.3 拉索结构节点应满足其承载力设计值不大于拉索内力设计值的1.25~1.5倍的要求。

6.1.4 索结构主受拉节点熔池质量等级宜为1级,其他熔池质量等级不应高于2级。应满足设计值的要求。其承载能力不大于电缆内力设计值的1.25~1.5倍。

6.2.2 连接板可用于连接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的多根电缆。 其结构应使电缆轴线汇聚于一点,以避免连接板上产生偏应力。

6.4.1 拉索锚固节点应采取可靠、有效的结构措施,保证传力可靠,减少简支损失,便于施工; 应保证锚固区域的局部承压硬度和挠度。

6.4.3 可张拉锚索与支架的连接应保证张拉区域有足够的施工空间,以利于张拉施工作业。

6.5.2 拉索与玻璃幕墙、采光顶之间的连接节点除应满足可靠传力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与玻璃预制构件连接的要求。

7.1.7 施工方应会同设计单位估算索结构在施工各阶段的索力和结构形状参数,并以此作为施工检验和质量控制的依据。

7.1.8 施工完毕后,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 电缆周围严禁进行点焊、切割等作业。

7.3.3 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缆损坏。

7.5.1 室外电缆本体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腐、防老化措施; 室内电缆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和相应的防腐措施。

查看更多 >>

推荐产品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联系电话
13485538018
返回顶部